魚類的漢字由來原來是這樣!鮭魚+鮪魚篇

魚類的漢字由來原來是這樣!鮭魚+鮪魚篇

大家到壽司店吃壽司和刺身的時候,有沒有留意過魚類的名稱呢?三文魚、吞拿魚都是壽司店的熱門魚類,但大家又知不知道,三文魚和吞拿魚的正式名稱是 鮭 和 鮪 哦~而且這兩個漢字背後各有一個故事哦~

鮭 (三文魚)


鮭 (三文魚) 刺身

鮭是屬於鮭目鮭科的魚類。在河流出生,於海洋成長,有為了産卵而回到河流的故鄉之習性。鮭卵又分為筋子和いくら(ikura)兩種,前者是從鮭肚取出後保留整個卵巢膜,拿出來是一串的,並連膜整串醃漬 。後者是將一邊清洗一邊將卵巢薄膜去除,留下粒粒分明的魚卵再進行醃漬。

日語讀音來源

「鮭(サケ/sake) 」的語源有幾種説法。有説法指在古代的東日本,鮭又會被誤稱為「スケ/suke」。另一個説法是因為牠們的身體能簡單的被劏開,所以就叫牠們做「鮭(サケ/sake)」。還有一個説法是出自愛奴語的「シャケンペ/shakenpe」,意指夏天的食物。愛奴名族會把鮭尊稱為「神的魚」。

漢字寫法來源

漢字的「鮭」本來是指河豚。「圭」代表「生氣」,也有「一生氣腹部就會膨脹的魚」=「河豚」這樣的説法。亦有其他的説法,鮭字的構成原是「魚部再加生」,即是「鮏」。這個就是鮭腥臭的由來。但是,由於這個漢字給人的印象太差,所以人們就把「鮏」換成「鮭」了。

鮪(吞拿魚)


鮪(吞拿魚)壽司

日語讀音來源

由於在常溫放置長時間後,鮪就會變成全黑色(「まっくろ/makkuro」),所以取其「まっくろ/makkuro」的讀音,後來演變成 「まくろ/makuro」,再演變成現在的讀音「まぐろ/maguro」。另一個説法是取自「雙目發黑」的「目黒」,再演變成「まぐろ/maguro(目黑在日語的讀音)」。

漢字寫法來源

訓讀(日本固有讀音)是マグロ(maguro)・シビ(shibi),音讀是(從古代中國傳來的讀音)是ユウ(yuu)・イ(i)。「鮪」這個字的部首是「魚 」,為了表示音讀ユウ(yuu)的讀音 ,所以邊旁配上「有」 ,成為「鮪」 。

鮪背中側和腹側的脂肪含有量會有所不同,因應部位亦會分成「赤身」「中トロ/toro」「大トロ/toro」幾個稱號。眼珠、頭肉、下巴(鰓的周邊)、尾部、内臓等等的味道都十分好,在原產地吃吞拿魚味道會更好呢~

參考資料:

  • https://zatsuneta.com/archives/001686.html